乙肝疫苗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。即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,经处理后而制成,乙肝疫苗接种后,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,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现,抗体会立即作用,将其清除,阻止感染,并不会伤害肝脏,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。
哺乳期接种乙肝疫苗
哺乳期,可以接种乙肝疫苗,乙肝疫苗,主要是基因重组疫苗,是由重组酵母或重组仓鼠卵母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,经纯化、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制成,前者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,后者为重组仓鼠卵母细胞乙型肝炎疫苗。
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,疫苗接种后,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,这种抗体存在人的血液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现,抗体会立即作用,将其清除,防止感染,以达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,乙肝疫苗比较安全,不良反应少。
接种乙肝疫苗对哺乳期妈妈本身并无特殊危害,哺乳不是乙肝疫苗注射的禁忌症,有的专家认为,如果发生接种反应会减少乳汁分泌,从而影响婴儿的哺乳,所以,采用全母乳喂养方式的哺乳期妈妈,如乙肝病毒感染风险较高,可选择注射疫苗;否则,也可自己选择暂缓注射疫苗,不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妈妈,不受影响可接种疫苗。
接种完乙肝后的哺乳时间
女性在注射完乙肝疫苗后的2-3天通常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,因为目前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对婴儿有影响,但为了安全起见,建议最好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哺乳。
乙肝疫苗是通过人工手段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制作成的蛋白类物质,然后给人体注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,从而达到预防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,由于其属于一种减毒灭活疫苗,在进入身体之后并不会马上发挥作用,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被机体识别和吸收,所以在此期间不建议立即进行哺乳。
此外,部分人群在接种完乙肝疫苗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,比如注射部位疼痛、红肿以及低热等现象,此时不必过于担心,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,可自行缓解,若患者出现了其他不适症状,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